发布于 2024-06-01
1、经济领域的特征 (1)劳动力结构出现根本性的变化,从事信息职业的人数与其它部门职业的人数相比已占绝对优势;(2)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信息经济所创产值与其它经济部门所创产值相比已占绝对优势;(3)能源消耗少,污染得以控制;(4)知识成为社会发展的巨大资源。
2、知识成为生产力的关键要素,以知识为主导的,以信息服务业为主体的知识经济将替代传统制造业经济。劳动力的主体将不再是工作在装配线上的工人,而成为信息工作者。经济活动不再以现金交易为主流,而代之以信息的流动,信息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
3、信息社会的主要特征是:在信息社会中,信息、知识成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和物质、能量一起构成社会赖以生存的三大资源。信息社会的经济是以信息经济、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它有别于农业社会是以农业经济为主导,工业社会是以工业经济为主导。在信息社会,劳动者的知识成为基本要求。
4、信息社会的发展对政府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同时也为实现服务型政府目标创造了条件。从理论上看,信息社会中的服务型政府,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新型政府治理模式。应具有科学决策、公开透明、高效治理、互动参与等特征。
1、计算机行业趋势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技术成熟,价格下降,其应用领域也在增加,因此小型化将是未来仪器仪表的发展趋势之一。IT行业在我国经济中是一个相对较新的行业,但已经为国民经济做出了显着贡献。信息就是力量。没有最新和正确的信息,人员和组织将无法及时做出适当的决定。信息是发展的基础。
2、几乎每个IT企业的软件开发过程都需要质量控制、测试和文档工作,而这些工作必须要有专业技能的软件开发人才来完成。Java全栈工程师互联网巨头都在使用Java技术已经根植各行各业产品开发之中。云计算工程师随着5G时代大幕初启,激烈的竞争使得企业对于5G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
3、二是软件技术的高速发展,使芯片和计算机硬件具有了智能,从而成倍地扩大了计算机技术的功能和应用范围;三是在微电子、软件和激光三大技术的推动下,通信技术加快了从模拟向数字、从低速向高速、从单一语言媒体向多媒体的转变;四是计算机、通信与媒体技术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正在将通信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4、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软件与信息服务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据统计,2019年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总收入达到8万亿元,同比增长16%,行业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同时,随着人们对信息化的不断需求,软件与信息服务行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5、去年11月,工信部印发了《“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为推动软件产业做大做强提供政策支撑。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公布2021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运行情况。
6、信息技术服务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近年来,我国软件行业各细分市场发展形势呈现出全部上涨的局面,即软件产品、信息技术服务、信息安全产品和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市场规模都出现了增长。具体来看,信息技术服务保持领先,产业继续向服务化、云化演进。
电子政务。电子政务是指借助电子信息技术提供面向社会公众的信息服务,政府部门内部的办公自动化和部门间的协同工作,面向公众和企业的交互式服务。电子政务是指国家机关在政务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办公自动化技术等进行办公、管理和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
指借助电子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等渠道,向社会公众提供各种形式的信息服务。这种信息服务的特点是便捷、实时和广泛覆盖。电子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它们的发展和普及为信息服务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和平台。
严格地说,所谓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信息技术具有技术的一般特征——技术性。具体表现为:方法的科学性,工具设备的先进性,技能的熟练性,经验的丰富性,作用过程的快捷性,功能的高效性等。信息技术具有区别于其它技术的特征——信息性。具体表现为:信息技术的服务主体是信息,核心功能是提高信息处理与利用的效率、效益。
信息技术具有区别于其它技术的特征——信息性。具体表现为:信息技术的服务主体是信息,核心功能是提高信息处理与利用的效率、效益。由信息的秉性决定信息技术还具有普遍性、客观性、相对性、动态性、共享性、可变换性等特性。
这种信息的特点是信息量大、实用性强。主要包括动态、综述、专题述评、进展报告、学科年度总结、数据手册等等。信息产品的特点(一)信息产品的风险性信息产品与物质产品不同,在生产过程中人的智力因素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特点是:高速度、数字化、网络化、宽频带、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现代信息技术是借助以微电子学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和电信技术的结合而形成的手段,对声音的、图像的、文字的、数字的和各种传感信号的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处理、储存、传播和使用的能动技术。它的核心是信息学。
信息的传递特征是信息产生效益的必然条件。信息传递的途径很多,可以通过语言(说或电话)、动作、表情、气味、颜色等直接传递,也可以通过文字、图像和声音(印刷品、电磁波、各种影视媒体、计算机网络)等间接传递。随着科学的进步,这种高科技的间接传递方式更加体现了信息的传递特征。
信息技术的特征 信息技术代表着当今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信息的重要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的作用得以发挥,使人们能更高效地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推动传统产业不断升级,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运行效率。
1、软件信息服务业的经营现金流表现良好,外包行业的薪酬支出相对较高,但税费保持稳定。通过人均收入和薪酬坐标,我们可以更直观地观察软件服务业的投入产出比。外包企业的特点是毛利相对较低,销售和研发成本较低,货币资产和应收账款丰富,而借款和薪酬占比大,薪酬支出较高,现金流则相对紧张。
2、我国信息技术服务企业数量和业务收入分别由2002年的4700家和1100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38,222家和42,848亿元,超过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4万亿元目标,产业规模实现了大幅扩张。
3、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公布2021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运行情况。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软件业运行态势良好,全国规模以上企业超过4万家,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94994亿元,同比增长17%,两年复合增长率为15%。我国软件行业将持续良好运行态势,产业规模将持续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4、就业前景 软件与信息服务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毕业生可以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信息系统管理、网络安全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根据人社部发布的《202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软件与信息服务专业的就业率高达95%,且平均月薪较高。
信息技术服务:指利用计算机或通信网络等技术对信息进行生产、收集、处理、加工、存储、运输、检索和利用,并提供信息服务的业务活动,包括电路设计及测试服务、信息系统服务和业务流程管理服务。软件服务,指提供软件开发服务、软件咨询服务、软件维护服务、软件测试服务的业务行为。
信息产业包括:微电子产品行业、电子计算机、终端设备以及配套软件、硬件产品设计、生产、销售行业、信息材料行业;信息服务业;通讯业;制造业相关的信息技术行业;大众传媒。信息产业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都是跟信息技术有关系,并且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产业。
通信工程:主要研究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包括信号处理、传输、交换以及通信网络的设计、维护和管理等方面。软件工程:主要研究软件开发、维护、测试和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包括软件需求分析、设计、测试和维护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