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12
1、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具有技术更新快、产品附加值高、应用领域广、渗透能力强、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利用充分等突出特点。
2、高专业水平要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需具备较强的专业性,软件开发技术人员需掌握多种技能,服务支撑技术人员需掌握软件调试、故障排除等技术,销售和客服人员需接受技术培训,理解技术细节以提供专业服务。
3、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表现出以下特点: 平稳较快增长。收入规模持续增长,得益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行业增长速度有望保持。 规模效益与质量同步提升。
4、软件业务收入的增长速度较快,近年来一直是行业的一大亮点。2020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利润总额10676亿元,同比增长8%,人均业务收入达到118万元,同比增长6%。从细分领域来看,软件产品、信息技术服务、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以及嵌入式系统软件的收入均有所增长。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过去十年中取得了显著成就,显示出其强劲的发展韧性和巨大的增长潜力。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司长乔跃山的带领下,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了16%。这导致了营业收入从7万亿元增长到11万亿元,利润总额达到了8283亿元。
2、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6%;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业务收入年均增速达16%;全国软件著作权登记量年均增长率达36 “回望过去十年,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和增长潜力。
3、我国拥有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不断增强。同时,我国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不断提高,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连续多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手机、微型计算机、网络通信设备、彩电等主要电子信息产品的产量居全球第一,技术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龙头企业实力显著增强,生态体系进一步完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全面凸显。
从产业地位来看,1990年到1999年,我国的电子信息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1%,而同期全部工业年均增长速度为12%,国有经济增长速度为7%,电子工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困难 长期以来,我国在技术发展方面过于依赖国际化,主要依赖改良式创新。高端复合型人才及创新能力不足,导致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突破不足。美国等国家通过成熟的产业创新体系,长期垄断尖端技术,我国在研发投入和科技攻关方向上与之存在显著差距。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第三产业在各国的比重不断上升,特别是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成为21世纪的主导产业,这导致了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发展,在全球信息化大势所驱的影响下,各国的电子商务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电子商务成为各个国家和各大公司争夺的焦点。研究探讨电子商务现状和制定实施恰当的电子商务的政策问题就十分迫切。